上仪集团 上海仪表集团供销有限公司,成立于1986年 专注自动化仪表、阀门、测量仪器、压力表、压力变送器、差压变送器、双金属温度计、热电偶、热电阻、流量计、液位计
专注工业自动化仪表、阀门、测量仪器

诚信 责任 创新 共赢 - 诚信合作 共赢未来

全国服务热线:400-021-6299

您的位置: 主页 > 新闻动态 > 技术资讯
联系我们

上仪集团官网-上海仪表(集团)公司 自动化仪表 阀门 仪器

地址:上海市静安区共和新路3699号
电话:021-50891000

服务热线400-021-6299

上仪浅析:双金属 vs 单材料:热电偶与热电阻的原理鸿沟,一看就懂

发布时间:2025-11-20 14:10人气:

 

  热电偶由两种不同金属组成,通过热电效应(塞贝克效应)将温差转化为电势差;热电阻由单一金属或半导体材料制成,通过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测量温度。 这两种温度传感器因核心原理差异,在材料、测温范围、信号特性及适用场景上形成鲜明对比。

  一、工作原理:热电效应与电阻变化的本质区别

  热电偶的“温差发电”机制

  热电偶基于塞贝克效应:当两种不同金属(如镍铬-镍硅K型、铂铑-铂S型)的接点处于不同温度时,自由电子在金属间的扩散速率差异会形成电势差。例如,K型热电偶在0℃时输出0mV,温度每升高1℃,输出约41μV电压。这种“温差-电势”转换无需外部电源,属于无源传感器。

  热电阻的“电阻标尺”特性

  热电阻依赖金属电阻的温度敏感性:以铂电阻(PT100)为例,其电阻值在0℃时为100Ω,温度每升高1℃,电阻增加约0.385Ω。这种线性关系使其像一把精密标尺,通过测量电阻值即可直接推算温度。其原理本质是温度升高导致金属晶格振动加剧,阻碍电子运动,从而增加电阻。

  二、材料构成:双金属搭档 vs 单一均质

  热电偶的“异质组合”

  热电偶必须由两种化学性质不同的金属组成,常见组合包括:

  K型(镍铬-镍硅):耐高温(0-1200℃),抗氧化性强,成本低;

  S型(铂铑10-铂):测温上限达1600℃,精度高,但成本昂贵;

  T型(铜-铜镍):适用于-200-350℃的低温环境,稳定性好。

  两种金属的接点(测量端)与补偿导线连接端(参考端)需保持材质一致,否则会引入测量误差。

  热电阻的“单一纯净”

  热电阻采用单一均质材料,常见类型包括:

  铂电阻(PT100/PT1000):测量范围-200-850℃,线性度优,稳定性强,是国际温标(ITS-90)的标准器件;

  铜电阻(CU50):成本低,适用于-50-150℃环境,但易氧化,限制了高温应用;

  镍电阻:测温范围-80-300℃,非线性较明显,需线性化处理。

  单一材料的设计避免了异质接触带来的热电势干扰,但需严格控制材料纯度(如铂电阻纯度需达99.999%)。

  三、测温范围:高温** vs 中低温专家

  热电偶的“高温统治力”

  热电偶的测温上限远超热电阻:

  常规型号:K型(0-1200℃)、J型(-40-750℃);

  高温型号:B型(铂铑30-铂铑6)可测0-1800℃,甚至短期承受2300℃;

  极端环境:钨铼热电偶(W-Re)用于真空或惰性气体中的2000℃以上测量。

  其高温优势源于金属接点的耐热性及热电势的稳定性,但低温段(<0℃)精度较低。

铠装热电偶2.jpg

  热电阻的“中低温精准度”

  热电阻在中低温区表现卓越:

  铂电阻:覆盖-200-850℃,在0-650℃范围内误差可控制在±0.1℃以内;

  铜电阻:适用于-50-150℃,但超过150℃易氧化失效;

  薄膜热电阻:通过溅射工艺将铂薄膜沉积在基底上,响应速度更快,适用于微小空间测温。

  其低温精度源于电阻-温度关系的线性度,但高温下材料稳定性下降。

  四、信号特性:微伏级电压 vs 电阻值变化

  热电偶的“微弱信号挑战”

  热电偶输出毫伏级电压信号(如K型在100℃时输出4.095mV),信号强度弱且非线性。为准确测量需:

  冷端补偿:通过补偿导线将参考端温度恒定在0℃,或采用软件补偿算法;

  信号放大:使用低噪声放大器(如仪表放大器)将信号放大100-1000倍;

  线性化处理:通过查表法或多项式拟合将非线性电压-温度关系转换为线性输出。

  热电阻的“直接电阻测量”

  热电阻通过电阻值变化传递温度信息,信号处理更直观:

  三线制/四线制接线:消除引线电阻干扰(如三线制中,两根线传输电流,第三根线测量电压);

  桥式电路:将热电阻接入惠斯通电桥,通过桥路失衡产生的电压差计算电阻值;

  数字化输出:现代热电阻模块直接输出数字信号(如RS485、4-20mA),简化系统集成。

  五、应用场景:工业高温 vs 实验室精密

  热电偶的“工业硬核场景”

  热电偶凭借耐高温、响应快的特点,广泛应用于:

  冶金行业:炼钢炉、高炉温度监测;

  能源***域:锅炉、燃气轮机排气温度测量;

  航空航天:发动机燃烧室、火箭喷管温度检测。

  其快速响应(时间常数<1秒)适合动态温度跟踪,但长期高温使用需定期校准以防止材料老化。

  热电阻的“实验室精密场景”

  热电阻因高精度、稳定性强,成为:

  科研实验:材料热膨胀系数测定、化学反应釜控温;

  医疗设备:疫苗存储温度监控、MRI磁体冷却系统测温;

  气象监测:大气温度梯度测量、海洋温度剖面探测。

  其长期稳定性(年漂移<0.05℃)适合需要长期数据记录的场景,但需避免机械振动导致引线断裂。

  结语:原理差异决定技术分工

  热电偶与热电阻的“双金属 vs 单材料”之争,本质是热电效应与电阻温度特性的技术分野。前者以高温耐受性和快速响应征服工业现场,后者凭中低温精度和长期稳定性守护实验室与精密设备。理解这一原理鸿沟,是选择温度传感器的**步。


推荐资讯

400-021-6299